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列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实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喜迎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

  • 宾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6日
  • 来源:宾川统一战线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准确把握两个维度

      2017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三个像”,充分体现了民族工作的重要,充分表达了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视,既是对做好民族工作的期望,也是对如何抓好民族工作的要求。

      (一)要在思想层面上实现团结。要把各民族团结起来,就必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而实现这“五个认同”,既需要我们负重前行、砥砺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让各民族看到希望、共享成果;又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珍视民族团结进步,做到谋划发展“一盘棋”,中华民族一家亲,让各民族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增强“认同感”。

      (二)要在现实意义上的实现团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能“空对空”,要“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民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虽然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如何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抓好民族工作,做到“以乡村振兴促进团结,以团结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也要求我们身体力行。习总书记的“三多”,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开动脑子、甩开膀子,结合地方实际,看准“病情”、找准“病因”、开具“良方”,谋实招、鼓实劲、做实功,时刻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确保群众难有所解、困有所帮,让民族群众有更多获得、享有更多幸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各民族自然也就能团结起来。当前。全面小康已然实现,但只有坚决筑牢防止返贫的底线,才能有效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不可战胜。

      二、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定位、新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和强调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工作基本方针,提出了“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县级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作为、有所作为。

      (一)准确把握民族工作新定位。宾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有7个世居民族、3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15万人,占总人口的24.88%,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互嵌共融的分布特点。党校作为全县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一定要准确认识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宝贵经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深刻认识宾川在全国、全省、全州的历史方位、政治地位和发展定位,准确把握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坚决扛起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历史使命,科学谋划民族工作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州委有指示、宾川率先见行动、党校有作为”,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源。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宣传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主动参与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代代相传。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要聚焦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结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成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要在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宣传宣讲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紧扣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再优化、再调整,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全县上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在加强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人民。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团结,需要我们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共同体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发展好,用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作者:县委党校  张育维)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