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宾川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1-12-17   浏览次数:   【字体:

宾川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现巩固

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宾川县委 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大理州教育体育局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教育行业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教育大会精神,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教育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五年过渡期内做好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的有序衔接,落实农村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政策,实现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提升,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宾川教育力量。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实现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愈加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脱贫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县平均水平,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72%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做好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工作

1.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继续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体系和多部门联控联保责任机制。落实控辍保学定期专项行动、应助尽助、依法控辍治理、分类安置保学、质量提升保障等长效机制,推动控辍保学持续常态化开展,严防辍学新增反弹。强化依法控辍治理,对辍学学生全覆盖实施依法控辍“四步法”,督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义务教育法定职责。树立正确人生观、质量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关爱与管理,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努力消除厌学辍学现象,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巩固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对辍学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劝返。(责任单位:教育督导股、德育办、职成教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2.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规模适度,有利于保障教育质量的原则,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促进学校布局建设与人口流动趋势相协调。继续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配备必要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努力补齐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稳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能力。(责任单位:校改办、教育督导股、电教室,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城镇初级中学)

3.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均衡配置县域内教师资源,支持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积极参与实施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对边远、民族地区高素质教师的补充力度,为乡村振兴重点村等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一批优秀师资。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城乡及乡镇内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推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对脱贫地区教师、校长的培训,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责任单位:人事股、教研师训办、计财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4.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教育信息化2.0和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指针,加快宾川县“5G+智慧教育”普惠提质建设项目的实施,努力使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全覆盖。以“1+N”视频互动课堂建设和沪滇扶持远程互动课堂建设为抓手,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深化普及,实现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质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对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云南省“云上教育”平台,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师生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发展机制,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电教室、校改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5.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配齐配强搬迁点学生就读学校教师队伍,按照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要求和“选优配强”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统筹区域内校点师资,优先充实学校教师并开展业务培训。注重学校办学理念、内部治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和质量提升。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特点开展关爱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促进形成家校和谐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关系。督促和指导搬迁点学生就读学校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教育帮扶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加大对安置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高普及质量。(责任单位:校改办、人事股、计财股、德育办、教研师训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二)聚力推动脱贫地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1.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结合中职“强基”建设,加强对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遴选和建设一批优质专业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责任单位:职成教办,县职业高级中学)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州的相关要求,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继续支持各乡镇利用闲置校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等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强和改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扩大脱贫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脱贫地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云南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师指导用书》,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责任单位:学前办、校改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幼儿园)

3.推进普通高中提质扩容。按照省州教育主管部门部署,启动实施宾川县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计划,统筹解决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问题。做好教师配置和招生管理等工作,有序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大对薄弱高中的帮扶力度,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单位:教育督导股、教研师训办、人事股、招考办,各高完中)

4.落实高校面向脱贫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根据招生政策,落实好高校民族预科及脱贫地区民族专项招生计划,加大师范类紧缺人才的输送培养力度,落实好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责任单位:招考办,各高完中)

5.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加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高普及质量。对全县1318-45 岁仍然不会听说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和546-60周岁易地扶贫搬迁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求的少数民族群众实施普通话培训,对已培训且检测合格的群众进行跟踪巩固。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2025年前全面完成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建设。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全程使用普通话教学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加强对普通话不达标教师和基层干部的普通话培训力度。继续积极组织参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经典润乡土计划等活动。(责任单位:教研师训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6.推进乡村振兴育人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成果和乡村振兴作为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职业学校、中小学积极探索扶贫育人模式和乡村振兴育人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把耕读教育纳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依托,实施“开放教育--乡村振兴支持计划”,为农民和村镇基层干部提供不离岗、不离乡,实用适用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责任单位:职成教办、德育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三)落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政策

1.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优化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提高资助数据质量和精准资助水平。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资助,确保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责任单位:计财股,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属学校)

2.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认真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和学生实名制管理规定,确保国家膳食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学生营养改善。坚持以食堂供餐为主,提高学校食堂供餐能力,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推进原材料配送验收、入库出库、贮存保管、加工烹饪、餐食分发、学生就餐等环节全程视频监控。加强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合作,强化营养健康宣传教育、食品安全及学校食堂检查,确保供餐安全。(责任单位:营养办、计财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3.加强农村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关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强化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教育资助等工作措施,对有特殊困难的儿童优先安排在校住宿。重视农村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早期评估与干预制度,培养农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工作。(责任单位:德育办、职成教办、教育督导股、计财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4.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施县职业高级中学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全面掌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情况,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扶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创新就业招聘活动形式,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通过网络等形式开展宣讲和招聘。(责任单位:职成教办,县职业高级中学)

5.加强动态监测与帮扶。对接政府救助平台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平台,监测控辍保学服务事项,及时发现处理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实现对辍学学生“早发现、早劝返、早安置”,对因学返贫致贫预警风险学生,迅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有效发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和帮扶作用。(责任单位:教育督导股、计财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四)落实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1.继续推进定点对口帮扶工作。继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保持工作力度不减,落实帮扶责任。向单位定点帮扶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方面条件保障和管理。利用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优质资源,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教育对口结对帮扶脱贫地区、重点帮扶村、重点乡村薄弱学校,对受帮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以优带弱,共建共享。(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公室、计财股、教育督导股、学前办、职成教办,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2.落实校地合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教育部及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宾川县教育项目资金、人才培养、优质资源等工作任务。(责任单位:教研师训办、计财股)

3.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按照新的协作结对关系做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实施沪滇教育协作计划,落实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教师对口支援项目等行动计划。(责任单位:职成教办、教研师训办、计财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职业高级中学、县城镇初级中学)

4.继续实施教师支教计划。按照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落实选派教师开展支教帮扶行动。认真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引导优秀教师向艰苦一线流动,缓解重点乡村优秀教师不足的问题。推进脱贫地区体育、艺术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今后凡是中小学教师编制空缺,原则上优先用于招聘体育、艺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教师。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退休校长、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责任单位:人事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乡镇中心学校要健全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领导体系,推动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局机关各股室及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政策措施,要把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与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相结合,多规合一,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二)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完善考核监督评估机制,配合县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把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纳入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把工作方案落实情况作为教育督政重点任务,对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进行精准评价,把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情况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综合考评教育评价的范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三)鼓励社会参与,凝聚工作合力。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教育部直属单位定点帮扶等资源,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正确积极解读过渡期各项教育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深化作风建设,注重工作实效。把作风建设贯穿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问题。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的监管使用。加强学生资助、专项招生等教育惠民事项和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的公开公示制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注重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