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拉乌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13 30日在拉乌彝族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拉乌彝族乡人民政府乡长 毕政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拉乌彝族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重点工作,尽心竭力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提升、全面小康大跨越的五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5年的12443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21048万元,年均递增1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360元提高到15827年均递增11.07%。财税收入由2015年的633.22万元提高到941.15万元,年均递增8.2%。较好地完成了乡第十二届人民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以上的预定目标。

(二)过去五年,是精准扶贫施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五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和脱贫退出标准,筹措各类扶贫资金2.85亿元,全面实施了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和农村公共服务改善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159个,硬化道路71.46公里,修建人饮管道98公里、水渠21公里,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29108人、同步搬迁135558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7户、实施遮风避雨项目75户,实现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贫困户100%参加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农村人饮安全全覆盖,全乡累计脱贫退出6802485人,20187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2019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20207如期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过去五年,是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逐步推广、新兴产业培植实验”产业发展新路子。核桃、烤烟等支柱产业不断夯实,五年来核桃总产量13700吨、产值达24700万元,烤烟产值11792万元、完成烟叶税2602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乡镇”,拉乌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拉乌乡核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扶持发展特色种养示范基地5个,稳步推进重楼、金丝皇菊、羊肚菌等特色种植和三文鱼、绿壳蛋鸡等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初具雏形通过招商引资实施核桃采后标准化处理项目,年采购和销售核桃1200吨、核桃仁1000吨,有效提升了拉乌核桃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举办“核桃文化旅游节”,带动全乡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万元。产业带农、产业强农、产业富农成效不断凸显,产业助推群众致富增收成效明显。

(四)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优化、美丽拉乌不断彰显的五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唱生态戏、走生态发展,通过抓实“七个持之以恒”,国家级生态乡镇得到有效巩固。继续推行“四个制度一个办法”,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网,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累计查处违法案件119认真落实生态惠民政策,兑付公益林补偿金869.43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89万元推行烟叶烘烤“以煤代柴”,保护森林面积1800余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0余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赢”。大力推广“四个一部分”垃圾分类模式,有效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068座,新建改建行政村公厕4座,提升改造集镇公厕4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探索推行“3+X”治河模式,编制完成县级管理5条河湖“一河一策”方案,完成清水河水域岸线划定15.6公里。拉乌乡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箐门口村委会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清水河被评为“最美河道、生态示范河道”。

过去五年是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五年十三五”期间,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38万元。交通条件显著提升,累计投资2575万元实施7村委会36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工程,新兴、新田两个贫困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农田水利明显改善,累计投资1066万元完成了7个村委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罗成田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35个,新建饮水管道113.84公里,修建水渠24.5公里。电力通讯设施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353.72万元,实施3个自然村农村电网改造,完成99户低压延伸通电工程,完成10kv新田线改造,建设阳山4G信号站。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加强,累计投资4717万元,完成农贸市场建设、来凤溪省级抗震安居工程、核桃谷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27个。五年来,全乡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旅游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1027万元完成碧鸡、拉乌完小、拉乌中学综合楼及运动场4个义务教育改薄项目和拉乌完小、拉乌中学附属工程项目,投资1016万元实施拉乌乡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公立幼儿园从无到有,拉乌完小谢洪芬老师荣获2016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和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称号。不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完成7个村卫生室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卫生便民服务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创业扶持、转移就业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年均参合率分别为98.52%97%,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28.45万元,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104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974万元、“贷免扶补”46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635万元。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迈出新步伐,举办信合杯“生态彝乡·美丽拉乌”摄影大赛,编辑出版摄影获奖作品以及《布谷鸟》山歌小调集,先后在省州媒体制作播放《绿水青山拉乌乡》《拉乌彝乡春来早》《拉乌核桃之梦》《相约拉乌》等宣传片,拉乌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七)过去五年,是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五年。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六大工程为主线,圆满完成省级民族团结“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拉乌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箐门口村被评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乡规划全面落实,持续开展平安建设,大力开展实施 “雪亮工程”,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力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和群众合法诉求,五年来,全乡无到州、赴省、进京上访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平安拉乌建设持续加强。

过去五年,是自身建设强化、作风效能不断转变的五年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04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狠抓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监督,严格督查问责问效,推行工作任务清单化管理制度,政府形象和工作效能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实施办法,持续纠治“四风”问题,强化公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十三五”期间“三公”经费有效缩减3%

各位代表,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2020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1048万元,同比增长10.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7,同比增长10%。财税收入完成941.15万元,同比增长6.7%。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达11464万元和11550万元。全乡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良好局面。一是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扛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担当,建立乡村组三级防控体系,迅速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工作机制,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乡未出现疑似病例。同时,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援助瑞丽强边固防工作,为云南疫情防控做出了拉乌贡献。二是尽锐出击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强化“交总账”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巡视巡察358个问题、督查检查424个问题实现全面清零。累计整合资金2226万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产业就业扶贫短板,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全面落实,顺利接受国家普查和省州县年度扶贫成效考核。三是多措并举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产业发展“三步走”新路子,抓实核桃、烤烟提质增效工作,年产核桃3000吨、产值3000万元,烟叶产量765、产值2276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500亩,蔬菜种植面积4270,种植业产值达10175万元;生猪存栏12922头、肉牛存栏3994实现畜牧业产值12801万元。启动实施优质水稻、云南参等试验示范项目,扎实推进羊肚菌、重楼、绿壳蛋鸡、三文鱼等特色产业,全乡产业“大产业+小产品”复合型发展新格局。四是高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新建洗手设施28座,累计清运垃圾30余吨,实现区域裸露垃圾全消除。净餐馆达标率、公共场所消毒率100%,无烟机关创建顺利推进。开展户外广告整治60余条(处),完成568户农村卫生户厕、3座行政村公厕改造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五是完善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353.73万元的人饮、绿化、道路以及挡墙项目8个;启动实施概算总投资625.5万元的来凤林场引调水利工程(一期)、碧鸡人居环境提升和箐门口美丽乡村项目。储备以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为基础的“十四五”项目41个。六是坚持不懈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中心幼儿园实现开园办学,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拉乌乡来凤溪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拉乌山歌”成功申报州级非遗项目,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年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07.41万元。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排查整治大墓豪华墓27冢、拆除活人墓23冢。全面完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社会治理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全乡无到州赴省进京上访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社会形势总体稳定。

各位代表,发展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和主席团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族人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关心和支持拉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争取项目、增加投资力度仍需加大。二是全乡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等发展短板问题难以解决。三是财政增收渠道单一,收支矛盾突出,保运转、偿债务压力大。

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拉乌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乡、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推动全乡跨越发展的战略期。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工作,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基础固乡、产业强乡、生态立乡、文旅活乡”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融合、项目建设、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四场攻坚战,奋力抓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社会治理”重点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绿色生态拉乌,平安和谐拉乌,民族团结拉乌,生活富裕拉乌,率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2%以上,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布局带乡战略,构建“一域两线,两片一带”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省州县发展大局,围绕将拉乌乡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先试点,沿清水河流域“一域”和拉米公路、324省道沿线“两线”,着力打造以核桃谷为中心的生态旅游示范片区、以碧鸡为中心的山区特色产业示范片区以及拉米公路沿线独具彝族文化的民族团结示范带,推进全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二)实施产业强乡战略,着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继续坚定不移走实“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逐步推广、新兴产业培植产业发展新路子,依托拉乌乡生态资源优势,在稳定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绿色品牌为引领,重点培育以生猪养殖、魔芋种植等林下经济2个亿元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分别达1亿元以上。培育发展5个千万元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以核桃、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产业和肉牛、生态土鸡等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以优质野生菌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

(三)实施基础固乡战略,着力拓展经济发展实力。积极谋划申报、争取一批具有牵引性、全局性、支撑性的重点项目。一是重点争取实施以324省道(拉乌段)、拉米公路改扩建和中心集镇环线、来凤溪阳山、箐门口磨盘箐以及张家湾、大厂螃蟹箐美丽公路为主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主干提标通达、支线全面硬化。二是重点争取实施千人以上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有效巩固提升农村人饮安全。三是重点争取实施小一型水库建设工程、老鹰窝箐管道改造及林场配套水利工程、响水河和桃源箐河区域水资源配置以及覆盖全乡的高效节水管道建设工程项目。四是重点争取实施碧鸡完小整体搬迁、生态乡村全域旅游、农村电网改造、医养服务中心、公益性公墓建设等项目,不断优化发展条件,推动经济增长提质。

(四)实施民族兴乡战略,率先推进民族乡村振兴。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成果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和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总方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省级“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州级百村(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分类建成一批“业兴、人聚、村美”的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像郑家庄一样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村。

(五)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倍加呵护蓝天碧水净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为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森林拉乌”建设,全力抓实生态建设“七个持之以恒”,力争实施拉乌乡清水河生态修复与治理、集镇及农村“两污”治理项目。支持产业向循环低碳方向发展,逐步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低碳生活成为全乡群众的行动自觉。

(六)实施文旅活乡战略,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拉乌彝族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启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培育“非遗重塑、节庆赛事、特色美食、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文化”新业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挖掘拉乌历史文化,积极申报非遗项目。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卫生院等级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治理防控,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七)实施安全稳乡战略,全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途径通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突出抓好地质灾害、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稳妥防范重大风险,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三、2021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为: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融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发挥烟草产业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继续抓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以核桃种植加工和销售为“稳定器”,大力发展和培育林下特色种养产业,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契机,继续巩固粮食安全稳定生产。统筹推进健康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协同发展,在发展绿色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一批绿色食品品牌认证,提高产品知名度。盘活彝族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支持箐门口核桃谷旅游深度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集镇中心广场和民族文化展览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建设项目,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旅游基地,进一步“生态彝乡·魅力拉乌”品牌。

(二)全力加大项目建设。按照“思路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行动化”要求,紧跟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聚焦道路交通、教育文化、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抓实项目储备、争取。继续完善概算投资8100万元的碧鸡完小整体搬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实施概算投资620万元的乡村振兴磨盘箐试点村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概算投资450万元的中心集镇提升建设项目、概算投资235万元的集镇环线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概算投资510万元的哨房山广场及彝族特色大门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概算总投资4020万元的来凤溪阳山、箐门口磨盘箐以及张家湾大厂螃蟹箐4条美丽公路项目,争取实施概算投资600万元覆盖大厂、来凤溪、拉乌、箐门口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拓宽发展空间。

(三)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提升脱贫质量成色。

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加快推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人饮巩固提升、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模式,提高农村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全面推进箐门口磨盘箐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带动全乡各村委会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四)全力夯实生态建设。继续抓好国土绿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项目,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厚植生态优势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土壤保护和有机土壤培育。全面整治无功能建筑、乱堆乱放、沟塘黑臭水体,开启村庄“美颜”模式,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重点抓实农村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河长制“清四乱”专项整治等工作,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五)全力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进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网。实施惠民文化工程,继续开展好非遗申报、彝族文化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加强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救灾救济、临时救助、扶残助残等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推行以全域火化为重点的惠民殡葬,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

(六)全力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和“六五”依法治乡,提升全民学法守法尊法意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命案防控,严打盗抢骗、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巩固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全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乡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推行工作任务清单化制度,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实施办法,持续纠治“四风”问题,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严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做好2021年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县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注解:

产业发展“三步走”新路子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逐步推广、新兴产业培植实验。

七个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抓实森林资源管护、持之以恒抓实面山植被恢复、持之以恒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持之以恒抓实垃圾分类处置、持之以恒抓实河湖长制、持之以恒抓实两违整治、持之以恒抓实清洁能源推广。

以煤代柴:鼓励扶持种烟群众用煤炭代替传统的木柴烘烤烟叶。

四个制度一个办法:党群联系制度、分片包干管理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和《拉乌乡森林资源管护有奖举报办法》。

“四个一部分”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垃圾车清运一部分、焚烧炉焚烧一部分、垃圾回收一部分、垃圾还田还圈一部分

“3+X”治河模式:总支牵头、支部包段、党员包户、群众参与。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

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全省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