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拉乌彝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发布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拉乌彝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力推进拉乌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认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拉乌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三五”发展总体评价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拉乌乡十二届人民政府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乡各族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探索出一条拉乌特色发展之路,为“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38万元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5年的12443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21048万元,年均递增1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360元提高到15827元,年均递增11.07%财税收入由2015年的633.22万元提高到941.15万元,年均递增8.2%。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以上的预定目标。

(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85亿元,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和农村公共服务改善提升工程项目,完成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9个,硬化道路71.46公里,修建人饮管道98公里、水渠21公里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29108人、同步搬迁135558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7户、遮风避雨75,实现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贫困户100%参加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农村人饮安全全覆盖,新田、新兴2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退出贫困户6802485人,20187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2019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20207月如期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形成“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逐步推广、新兴产业培植实验”产业“三步走”格局,核桃、烤烟等支柱产业不断夯实,五年来核桃总产量13700吨、产值达24700万元,拉乌乡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拉乌乡核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烤烟产值11792万元、完成烟叶税2602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乡镇”。2020年全乡生猪养殖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积极推进定制药园中药材、金丝皇菊羊肚菌林下种植三文鱼、绿壳蛋鸡特色养殖产业,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扶持发展特色种养示范基地5。农产品加工业有新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实施拉乌乡核桃采后标准化处理项目,年采购和销售核桃1200吨、核桃仁1000吨,有效提升了拉乌核桃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强化“十三五”期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唱生态戏、走生态发展,通过抓实“七个持之以恒,国家级生态乡镇得到有效巩固。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累计查处违法案件119起。认真落实生态惠民政策兑付公益林补偿金869.43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89万元推行烟叶烘烤“以煤代柴”,保护森林面积1800余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0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赢”。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新面貌,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068座,新建改建行政村公厕4座,提升改造集镇公厕4座。大力推广“四个一部分”垃圾分类模式,累计发放3000个简易垃圾焚烧桶、20000余条垃圾分类口袋,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探索推行3+X”治河模式编制完成县级管理5条河湖“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完成清水河水域岸线划定15.6公里。拉乌乡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箐门口村委会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清水河被评为“最美河道、生态示范河道”。

(五)基础设施支撑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交通条件显著提升。累计投资2575万元实施7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工程,新兴、新田两个贫困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农田水利明显改善。累计投资1066万元完成了7个村委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罗成田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35个,新建饮水管道113.84公里,修建水渠24.5公里。电力通讯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353.72万元,实施3个自然村农村电网改造,完成99户低压延伸通电工程,完成10kv新田线改造,建设阳山4G信号站。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加强,累计投资4717万元,完成农贸市场建设、来凤溪省级抗震安居工程、核桃谷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27个。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期间,投资1027万元完成碧鸡拉乌完小拉乌中学综合楼及运动场4个义务教育改薄项目拉乌完小、拉乌中学附属工程项目,投资1016万元实施拉乌乡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公立幼儿园从无到有。不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完成7村卫生室改造工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保险、创业扶持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年均参合率分别为98.52%97%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28.45万元,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104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974万元,发放“贷免扶补”46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635万元。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编辑信合杯“生态彝乡·美丽拉乌”摄影大赛78件获奖作品并进行展览,编辑出版《布谷鸟》山歌小调集,先后在省州媒体制作播放《拉乌彝乡春来早》《拉乌核桃之梦》《绿水青山拉乌乡》等宣传片,拉乌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平安拉乌建设扎实推进。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六大工程为主线,圆满完成省级民族团结“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拉乌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箐门口村被评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乡规划全面落实,持续开展平安建设,大力开展实施“雪亮工程”,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力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和群众合法诉求,五年来,全乡无到州、赴省、进京上访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平安拉乌建设持续加强。切实加强防汛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防控非洲猪瘟,未发生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坚决扛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担当,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组,建立乡村组三级防控体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积极开展援助瑞丽市强边固防工作。

)党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创新载体和方式,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加大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审计监督力度,实现扶贫项目、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实施办法,强化公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

“十三五”以来,在规划的科学引领和指导下,拉乌乡各项指标执行情况良好,通过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是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争取项目、增加投资力度仍需加大。二是全乡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等发展短板问题难以解决。三是财政增收渠道单一,收支矛盾突出,保运转、偿债务压力大四是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分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纵观国际国内新形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也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产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消费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并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拉乌要顺势而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厚植发展优势,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拉乌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机遇

——国家构建发展新格局带来的机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夯实,“新经济”的持续发力,消费正在被重新定义,“新消费时代”即将开启,新一波的政策红利将激发新一轮的经济活力。拉乌乡作为欠发达地区需要积极激活本地优势要素,提升与外域发展要素的优化融通,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更好地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后发变快发,寻求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子。

——云南发展战略新定位带来的机遇。习近平2015年和20202次考察云南,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在新时代全国战略布局下确定了新坐标、新定位,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拉乌乡作为国家级生态乡、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在云南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挑战

——经济下行和区域发展带来的挑战。中美贸易战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难以持续、农业生产加工风险激增、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状况难以改观、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开始有所暴露,经济下行将对拉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加之拉乌乡地处两州三县四乡镇交界处,处于宾川县最偏远的山区全乡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很多项目难以融入全县大发展的盘子。宾川高速公路、铁路网等项目很难辐射到拉乌乡,拉乌乡道路基础设施短板很难得到根本性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遇到的挑战拉乌乡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核桃、烤烟、生猪养殖等支柱产业,但核桃等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等发展短板问题难以解决随着国家环保督察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将不断加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已成发展的必由道路,拉乌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压力加大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基础固乡、产业强乡、生态立乡、文旅活乡”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融合、项目建设、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四场攻坚战,奋力抓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社会治理”重点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绿色生态拉乌,平安和谐拉乌,民族团结拉乌,生活富裕拉乌,率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二)发展定位主动融入省州县发展大局,围绕将拉乌乡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先试点,沿清水河流域“一域”和拉米公路、324省道沿线“两线”,着力打造以核桃谷为中心的生态旅游示范片区、以碧鸡为中心的山区特色产业示范片区以及拉米公路沿线独具彝族文化的民族团结示范带,推进全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三)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拉乌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2%以上。

——产业融合得到新发展。核桃、烤烟、生猪养殖等支柱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加;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增收潜力不断增强,山区生态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电商等新经济业态加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中华文化传承及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拉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取得新进展。以高质量发展保障稳定就业,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社会治理迎来新局面。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普遍提高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兴乡战略,着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继续坚定不移走实“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逐步推广、新兴产业培植实验”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发挥拉乌独特的气候、生态优势,着力构建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一是夯实支柱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实烟叶生产,实施玉米水稻提质增效项目,不断提高作物单产。做优以核桃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依托“宾川拉乌核桃”品牌的知名度,从品牌化营销上着力,进一步在核桃精深加工、农超对接、市场营销、电商销售上下功夫,使拉乌核桃进一步赢得市场。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拉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广泛推广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为主的复合型特色种养模式,重点培育以生猪养殖、魔芋种植等林下经济2个亿元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分别达1亿元以上。培育发展5个千万元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以核桃、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产业和肉牛、生态土鸡等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以优质野生菌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电商和外贸服务业。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与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流通信息大数据,实现农副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培育和打造一批电商龙头企业。

(一)实施基础固战略,着力拓展经济发展实力。大力实施基础固乡战略,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为重点,持续提升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一是完善立体交通格局抢抓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机遇,对324省道拉乌段进行改扩建积极争取拉乌乡至大姚水泥路全面硬化适时争取推进大攀高速连接线至拉乌乡。实施乡域综合交通网建设,形成“北上平川、南连祥云、东贯大姚、内畅外通”的交通格局和中心集镇环线骨干公路网络。推动磨盘箐张家湾螃蟹箐直过民族地区阳山美丽公路建设项目,打造罗成田、张家湾、核桃箐旅游产业公路。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通达水平,实现拉乌乡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二是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按照“中小型水利工程并举”“引蓄提相结合”的基本思路,重点完成人饮巩固提升工程、水源工程、资源配置、安全保障、智慧水利建设等任务。争取实施小一型水库建设、清水河生态修复与治理、来凤老鹰窝箐管道改造及林场配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争取桃园箐、响水箐、老鹰窝箐水源地保护治理工程。建立健全水资源规划和建设项目论证制度,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加快完善节水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和水质达标率。三是推进能源设施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提高电网通达水平、输送能力、电能储备与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对未来工业、农业用电进行适当预留。谋划建设1座拉乌乡加油站。科学开发利用水电、生物质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推进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四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拉乌乡偏远地区4G信号补全,实现全域覆盖的基础信息网络,发展5G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交通线路重要保障场所碧鸡集镇等区域实现5G网络覆盖。五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统筹规划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供应链短板,构建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建立全乡物流信息大数据库,推动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构建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子商务配送到村、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鼓励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开展村民代取件及送货上门等服务。鼓励运输企业延伸服务链,培育一批集仓储、加工、配送、交易、信息、多式联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六是基础教育提质扩容5年时间集中攻坚,实施碧鸡完小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拉乌完小人行天桥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五年攻坚行动,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全方位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提升投资营商环境,为拉乌乡加快绿色崛起、争当宾川新秀提供有力支撑。

(三)实施民族兴乡战略,率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率先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一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成果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和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总方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省级“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州级百村(社区)示范创建活动,突出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打造拉米公路沿线独具彝族文化的民族团结示范带,分类建成一批“业兴、人聚、村美”的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像郑家庄一样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村。二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着力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调格局三是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人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各类低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特别是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

(四)实施生态立战略,着力促进拉乌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新一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长制,力争实施拉乌乡清水河生态修复与治理、集镇及农村“两污”治理项目。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二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节水农业发展方向,走节水灌溉发展道路。推行高效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促进高效循环。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行动,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三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创新农村耕地保护治理机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为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森林拉乌”建设,持续完善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五)实施文旅活战略,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拉乌彝族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启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培育“非遗重塑、节庆赛事、特色美食、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重点打造以核桃谷为中心的生态旅游示范片区,用拉乌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水、清秀的风光、清幽的环境、清纯的民俗满足现代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点燃“最美乡愁”的需要,不断培育激发乡村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特色酒店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建设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生态旅游集镇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构建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旅游环境将旅游业培植成为对全乡经济具有较大贡献和较强支撑力的主导产业。以“国家级生态乡”为依托,以拉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原生态彝族文化为突破口,立足沿清水河流域“一域”和拉米公路、324省道沿线“两线”,以交通通道为纽带,以“核桃树王”、核桃箐、箐门口、拉乌、哨房山为重点,逐步将哨房山至五台坡沿线打造成集生态文化、彝族文化、革命老区文化、农家乐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区和扶贫开发成果示范长廊,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融合彝族刺绣、拉乌土特产宣传销售,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力争把拉乌建成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生态旅游集镇。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注重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夯实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全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充分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二是优先发展教体事业。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全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智慧化建设水平。争取实施碧鸡完小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拉乌完小人行天桥建设项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标准化发展。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全民健身5大工程,全力推进拉乌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健康拉乌建设。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严防死守,完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防疫物资保障,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巩固卫生院等级创建成果,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持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和促进劳动者灵活、充分就业。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依法保障退役军人正当权益。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实施安全稳乡战略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拉乌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分类动态管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等机制,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途径通道。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与运用,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乡、村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示范点。组织开展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拉乌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严格公正司法,保障司法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司法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权。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建设乡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健全“大普法”工作格局,全面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和“六五”依法治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学法述法机制,全面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三是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构建党政领导和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预防与应急一体化治理机制,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核心内容和基本路径,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激发善作善成的责任担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保障

围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和倾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财政资金优先支持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配套政策的研究,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开展各类政策试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落实。

(三)建立任务落实机制

成立规划任务目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宣传引导,完善工作机制,研究重大事项,确保任务落实。要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进度安排等,并将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分解纳入年度计划,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工作实效,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