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列表 / 创卫专栏

又到野生菌享用时节,这些安全知识要记得

  • 宾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8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云南是野生菌王国,现在又进入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这个季节,野生菌早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融入到云南人的日常生活中了。野生菌虽然美味却也“暗藏杀机”。哪些野生菌相对安全?加工野生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据我省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平均每年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近300起,平均死亡30余人;野生菌中毒事件各月均有报告,6-9月为高峰,发病起数占90%以上;大部分州(市)均有中毒事件报告,报告起数较多的州(市)依次为:楚雄州、文山州、玉溪市、保山市、德宏州,5个州(市)报告起数占报告总数的70%以上。
食用野生菌易中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种类多。全球已知毒菌1000余种,我国已知500种,云南有200余种,占全国40%,其中20余种剧毒。
第二是辨识困难。例如,俗称“火炭菌”的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
第三,野生菌中毒类型不同。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1)胃肠炎型。潜伏期30分钟到6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小时至6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症状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
(3)肝肾损害型。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24小时,病程较长。肝肾损害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4)横纹肌溶解型。主要由亚稀褶红菇等引起。中毒后1小时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6-12小时后表现出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症状。最典型症状是出现横纹肌溶解, 最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严重者12小时后就会死亡。
如何避免野生菌中毒?
(1)尽量购买较为安全的菌类。
(2)买曾吃过并已证明没发生危险的野生菌,以前没吃过或者不确定的不要买。
(3)不要购买有明显腐烂或变质的野生菌。
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
首先,不要混在一起加工。买来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最好也不要过量。其次,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吃。再者,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此外,吃菌时千万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酒精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液加速,增加毒素的吸收,进而引起中毒。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若不能及时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仍要尽快转送正规医院诊治。转送过程中最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以利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